職前訓練
-
甚麼是職前訓練?
職前訓練計畫是針對目前失業或待業的民眾補助參訓的課程,旨在培訓就業技能並輔導就業,提高職場競爭力,一般國民之身分補助80%訓練費用,特定對象之失業者補助100%訓練費用(免費參訓),符合特定對象身分者訓練期間還可申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 -
職前訓練方案中,有哪些身分可以獲得補助呢?
如果您屬於以下的身分別,參加勞動法發展署暨各分署自辦、委辦或補助的失業者職業訓練期間的費用,將由政府全額補助喔!
免負擔訓練費用身分別:
一、就業保險被保險人失業者: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失業者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自願離職失業者
二、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各款所列之失業者:
獨力負擔家計者
中高齡者
身心障礙者
原住民
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
長期失業者
二度就業婦女
家庭暴力被害人者
更生受保護人者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
新住民(依促進新住民就業補助作業要點):指與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
性侵害被害人(依促進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就業補助作業要點):直轄市、縣(市)政府開立之性侵害被害人身分證明文件、保護令影本或判決書影本。
就業弱勢少年:指15歲以上未滿18歲之未就學未就業少年。
三、其他弱勢對象失業者:
跨國(境)人口販運被害人之失業者
無戶籍國民之失業者
無國籍人民之失業者
因犯罪被害之失業者
因重大災害受災之失業者
受貿易自由化影響失業者
自立少年之失業者
其他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或其委託計畫之社工人員訪視評估確有經濟困難,且有就業意願之失業者
年滿65歲以上之失業者
※具備前述各項身分之失業者,如加保於職業工會、農會或漁會,得以「報名參訓資格審查切結書」切結確實無工作,而以原失業者身分免費參訓。 -
只要參加訓練就可以申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嗎?
如果您具有以下的身分別之一,參加勞動力發展署暨各分署自辦、委辦或補助的失業者職業訓練期間,除了上面說的全額補助訓練費用,還可以在參訓期間申請職訓生活津貼補助喔!
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補助對象補助對象:
就業保險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者:需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諮詢並推介參訓。
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所列各款特定對象失業者: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就業諮詢並推介參訓,或經政府機關主辦或委託辦理之職業訓練單位甄選錄訓。
※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所列之特定對象身分失業者:
獨力負擔家計者:本人及受扶養親屬戶口名簿影本(受撫養親屬年滿15歲至65歲者,需再檢具「在學證明書」或「無工作能力證明」文件影本)。
中高齡者:指年滿45歲至65歲之間者。(以開訓日為計算標準)。
身心障礙者: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原住民:戶口名簿已登記原住民者。
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指鄉鎮區公所開立的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之證明。
長期失業者:指連續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且辦理勞工保險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6個月以上,並於最近1個月內有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者。
二度就業婦女: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兩年以上的婦女。
家庭暴力被害人:直轄市、縣(市)政府開立之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身分證明文件、保護令影本或判決書影本。
更生受保護人:由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或地方法院檢察署觀護人士開立的證明書。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
新住民(依促進新住民就業補助作業要點):指與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居留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或澳門居民。
性侵害被害人(依促進家庭暴力及性侵害被害人就業補助作業要點):直轄市、縣(市)政府開立之性侵害被害人身分證明文件、保護令影本或判決書影本。
就業弱勢少年:指15歲以上未滿18歲之未就學未就業少年。
高齡者:逾65歲以上。 -
報名職業訓練課程後,就能上課嗎?
職前訓練旨在培訓就業技能並輔導就業,提高職場競爭力,且訓練資源有限,所以完成報名並確定符合參訓資格後,仍須經過甄試程序錄取後才能參訓,並不是報名就一定能參加訓練。若報名者未符參訓資格,則不得參加甄試及不予錄訓。 -
參加甄試時需要準備哪些?
職前訓練專案甄試作業分筆試及口試二階段,分數各占百分之五十,筆試範圍依各課程簡章公告為準,基本上為一般的常識題居多,題目相對簡單許多,所以協會並未準備相關題庫,應試者無需過度擔心;口試比重則為參訓歷史30%、參訓適性度30%、參訓動機為20%、就業情形及規劃20%。(本項依發展署公告最新規定辦理,若經修正亦同) -
甄試結果沒有錄取怎麼辦?
協會皆秉公開、公平及公正原則篩選適訓學員參訓,但因每個訓練課程名額有限,如未能順利錄取可以參考並盡快轉報其他訓練課程,以免錯過更多報名參訓的機會。可參考台灣就業通職前訓練網 https://its.taiwanjobs.gov.tw/ 搜尋適合的訓練課程。